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经达到了将近30%,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。在成为制造大国的同时,一场关于仓库的迭代,也在悄悄展开。
过去,工人推着搬运车在偌大的仓库里寻找、分拣货物,不仅耗费时间长、人工成本也高。旺季时,仓库里就会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的货物,工人工作量也会激增。不仅需要储存更多的货,还要更快的出入库效率。为更好应对庞大的业务量,传统仓库走上了数字化道路。
智慧仓库,软硬相助
智能仓库的核心是一套仓库储存系统,它像是一位高级收纳师,在商品到达仓库后,这位‘收纳师’就会给这批商品分一个专属存储库位号,将商品分门别类地暂存起来。当接到的发货指令,仓库储存系统就会第一时间为货箱安排合适的通道,给这些货物安排“出行”。
因此,以前分拣员在物流仓库中来回找货、搬货的情景,现在在智能仓库中不可能再出现了。通过货架、机器人、自动化设备的配合,并且在仓库存储系统的指示下,按照预设指令,其分析距离最近的货箱,规划出最佳行走路径,到达至指定位置。以管理和规划工业现场的总体物流运行进度。
仓储能手,效率最优
一般来说,检验一间仓库的运营能力一般分为两个维度:存储密度、出货效率。
在存储密度维度,一方面可以尽量采取高垛的办法,增加货物存储的立体高度;另一方面尽可能地缩小仓库内通道的宽度、去除不必要的占有,从而增加存储的有效面积。在出货效率维度,需要加大搬运设备、分拣设备、条码技术等IoT软硬件的投入。
智能仓库的出现,解决的除了工作效率问题,更是提高了仓库的利用率,使得高效率、高柔性和低成本的目标得以在短期内实现。总体的客户投资回报率在2到3年内,这也取决于当地的人工成本以及项目实际落地情况。
传统仓库不具备可扩展性,随着产能扩大,为了不让仓储物流效率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,建设自动化、智能化立体仓库是必然选择。启烨物联推出因地制宜的智能化运用场景、智慧精准管控等实施方案,加快建成“数智化机”“绿色化机”“现代化机”,奋力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综合性平台。